资源简介:
【读书讲座】原生家庭——更多资源,课程更新在
【读书讲座】原生家庭
《原生家庭》
通过大量真实案例,作者分析了各类“有毒父母”的所作所为,以及他们对子女造成的伤害。同时,本书不仅给予受伤子女挣脱的勇气与力量,还传授了具体方法,帮助他们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。
作 者 简 介
[美] 苏珊·福沃德
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、演说家和作家,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,并在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。她着有《执迷: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》《金钱魔鬼》《情感勒索》等书。本书曾荣登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榜首。其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。
[美] 克雷格·巴克
影视编剧兼制片人,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,探讨人类行为问题,现居于美国洛杉矶。他曾与苏珊·福沃德合着过多部作品,如《执迷: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》《金钱魔鬼》。
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之重要,已无须赘述。而一些父母对子女的伤害,真可称为“有毒”。但正如樊老师所说,为照顾到更多人的感受,文中将“有毒父母”叫作“问题父母”。
第一部分: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
什么样的父母是“问题父母”?
作者认为,父母的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,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,就是问题父母。但这里的“持续性”和“反复性”也有例外,比如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巨大,往往一次就给孩子造成重创。点击此处测一测你的父母是不是问题父母。
以下是七种典型的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。
1.天下无不是的父母
这类父母打着为子女好的名义,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。子女在其影响下,构筑了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象。他们甚至认为父母的虐待是理所当然。他们否认父母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。并且,他们会自欺欺人地将不可接受的事合理化。
一个叫桑迪的女孩,曾在青春期时未婚先孕,此后其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她的“劣行”,甚至将桑迪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这件事。而桑迪一直对家人充满内疚,认为自己让父母颜面尽失,觉得所有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,极力为父母的虐待开脱。
2.不称职的父母
这类父母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,不易察觉且难以界定。他们的伤害方式不是打骂,而是疏忽。他们的子女就像没有父母似的,不被关爱,被剥夺了童年。
一个叫莱斯的人,妈妈患上神经衰弱症,爸爸经常出差,不管妈妈。他从8岁起就开始料理家务,担起生活的重担,不仅要抚养两个弟弟,还要看护妈妈。他从小就是“小大人”,没有童年,活在忧虑中,成年后成了一个痛苦的工作狂。
作者说,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5项基本职责:
①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。
②保护孩子免受身体伤害。
③保护孩子免受感情伤害。
④满足孩子对爱、关怀和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。
⑤在伦理道德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。
3.操控型父母
这类父母喜欢维持子女的无力感,希望子女离不开他们。
他们的操控分两种。一种是直接控制,即简单直接、毫无掩饰地控制,经常包括威胁、恐吓和羞辱。比如,他们说:“按我说的做,否则我不再理你。”
另一种是巧妙控制,常见的是“帮手型”父母。他们在大事小事上安排子女的生活,经常制造一些状况,让子女“需要”他们的帮助。
而操控型父母导致的结果,是子女常出现两种情况:投降和叛逆。
前者,是子女屈服于父母的操控。后者,子女则与父母对抗,造成“适得其反的叛逆”。这种叛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与父母分割开了,是为了反抗而反抗,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。
4.酗酒型父母
作者说,酗酒就像客厅里的大恐龙,生活其中的人,无法驱逐,只能装作视而不见。对他们来说,酗酒就是家里的大秘密。这个大秘密具备三个要素:酗酒者否认自己酗酒,酗酒者的配偶否认问题存在,家庭成员做出“正常家庭”的伪装。
受酗酒父母的影响,其子女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。另一种情况是其子女的配偶也常常是酗酒者。其原因,一方面是人都有重复熟悉情感模式的需求,无论这些情感痛苦与否;另一方面,人们重现过去的冲突,是希望这一次能让事情进展顺利。
此外,酗酒父母的子女很难信任他人。因为对孩子来说,父母是信任的来源。父母酗酒造成的伤害,让孩子无法信任父母,更无法对外界有信心。
5.身体虐待型父母
这类父母有几个共同特征。一,他们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;二,他们对给孩子造成的伤害,几乎毫无意识;三,体罚孩子已成为他们的惯性做法;四,这些父母往往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,而暴力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。
父母对子女的身体虐待主要分三类。第一类,恶魔型,也是最极端的一类,有些父母生下孩子似乎就是用来虐待的。他们表面与常人无异,但内心如恶魔般丧失了人性和情感。第二类,没长大,即父母也像没长大的孩子般不成熟,跟子女较劲,用打架的方式与子女斗争。第三类,模式重复,即父母受到的教育是暴力的方式,以至于他们长大后,也以这种方式对待子女。
对被虐待的子女来说,他们很难重获信任感和安全感。因为与父母的关系,是我们成年后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。作者说,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给予他尊重与情感上的慰藉,长大后,他也会希望别人这样待他。这种正面预期使人更坦诚且内心柔软。但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充满焦虑、紧张和痛苦,那这些情绪将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。
6.言语虐待型父母
和操控型父母一样,这类父母也有两种行事风格。一是直接公开地贬损孩子,比如,骂孩子愚蠢、没用。二是间接地羞辱、攻击孩子,比如,取笑挖苦孩子、给孩子取侮辱性的绰号。
父母对孩子进行言语虐待的常见原因有两种。一是争强好胜。父母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感而贬损子女。比如,因为嫉妒女儿的美貌,母亲贬低女儿,让她感到自卑。或者父亲觉得男子气概受到了危胁,因此嘲弄儿子,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无能。
二是不切实际地期待子女十全十美。父母因此用激烈言辞敦促孩子。孩子一旦失败,他们继而向孩子发起责难。而父母的这种完美主义,可能使孩子陷入“3P”的困扰:完美主义(Perfectionism)、拖延(Procrastination)和心理瘫痪(Paralysis)。
开始时,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有了追求完美的意识,接着他们无法达成完美,就会形成拖延。因为拖延,手头的事越积越多让他们手足无措,最终一事无成造成心理瘫痪。
7.性虐待型父母
很多人认为这类现象不多,但实际上比例并不低。据相关研究及数据表明,每10个孩子中,至少有1个在18岁前曾遭到家庭成员的骚扰。
而这类伤害会造成3D遗毒,即肮脏(Dirty)、伤害(Damaged)、异类(Different)。受害者的生活因这3D而严重扭曲。他们觉得自己肮脏,认为自己是异类。他们受到的心理伤害就像心理癌症,令其痛苦的同时,也让其生活严重受损。
8.有毒的家庭体系
除了以上七种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,还有一种叫有毒的家庭体系。
作者说,这一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,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。它不是独个父母发明的,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感受、规则、交流和观念。它们是逐渐累积而成的。
这种体系的家庭成员间的界限模糊。它要求每个人的思想、行为必须保持一致;认为不同即不好,不允许任何自主和独立。
为了避免家庭中各种力量的均衡被打破,所有人都须遵守家庭规矩。当家庭现有的秩序被打破时,问题父母将通过否认问题的存在、推诿指责、强行阻挠等方式来应对失衡的危机。
第二部分:拥抱你的内在小孩
问题父母的行为给子女造成的伤害,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挥之不去。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方法,帮助他们重塑自我,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9.注意原谅的陷阱
作者原本认为原谅伤害者,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。但她发现,那些声称已原谅父母的子女,其生活往往并没有得到改善。他们仍为自己难过,仍存在心理问题。
她认为,子女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,但需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做这件事。同时,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子女原谅时,原谅才有意义。
而作为子女,只有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,把责任归还责任人,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。
10.摆脱和父母的纠缠
父母与子女建立一定程度的情感联系是有益的,但过度的话,就变成了纠缠。在有问题父母的家庭里,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纠缠,其影响难以估量。
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两类。一,子女不断向父母屈服,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。二,子女对父母吼叫、威胁他们,或者和他们形同陌路。表面看似与父母分离,其实他们仍旧和父母密不可分。
这两类亲子关系看起来不同,实际上,父母仍旧紧紧控制着子女的感受和行为。
无论顺从或反抗,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,他们仍然可以在情感上折磨你,继续控制你。
因此,子女要学会从观念、感受和行为等层面摆脱和父母的纠缠。在情绪激动时,避免与父母接触和对质。这时,你的想法和判断会因情绪而出现偏差。
11.自我界定
一个人不仅是家里的一份子,也是独立的个体。对被伤害的子女而言,他们需要进行自我界定。这意味着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影响,一个人仍拥有自己的信念、情感和行为。面对父母的言行、观念,他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质疑他们的自由。
如何自我界定,可以采用“少一些反应,多一些回应”的方法。
反应是指受情绪的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。比如,一个妈妈骂女儿自私。女儿说:“不,我没有,我总是为你着想,不管多累都会带你逛街、购物……你永远不满足。”
而回应,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,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。比如,妈妈对女儿说:“我和你父亲不想住宾馆,你真是个自私又忘恩负义的人。”
女儿说:“您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……让你们伤心我很抱歉,但我需要考虑一下。”
12.不再自我惩罚
学会不再自我惩罚,要卸下为童年的不幸承担的责任,将责任归还责任人。
你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和内心的孩子对话。你可以对着自己童年的照片,大声说“你不需要为……负责!”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你受到的伤害,比如“他们的忽视”“他们酗酒”“他们的殴打”。接着,重复刚才的句子,但句式改为“我的父母应该为……负责!”
重复以上的练习,让你的感受慢慢适应新的认知。
而面对曾受到的伤害,你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。管理愤怒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:
①允许自己愤怒,不要压抑感受。和恐惧、喜悦一样,愤怒也是一种感受,是人性的一部分。
②表达出愤怒。比如可以用力捶打枕头,对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吼叫。你必须发泄愤怒,不然无法应对它。
③增加运动量。将愤怒转化为运动,可以释放内心的紧张情绪。
④不要让愤怒加深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。愤怒的感觉既没有错,也没有让人变得卑劣。所以不要因此自我否定。
⑤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。借助愤怒,认清在亲子关系中你愿意接受什么、不愿接受什么。以此来帮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。如此,你将能在很大程度上,从顺从、妥协、害怕父母的关系模式中解放出来。
作者说,只有感受和表达愤怒与悲伤,才能释放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,消除他的内疚和自责。不然,你还会继续自我惩罚。
此外,还要学会对自己负责,需做到以下几件事:
①成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体。
②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。
③面对童年的事实。
④承认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。
⑤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。
⑥面对并且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。
⑦当自己的行为残忍、刻薄,伤害到他人时,改变自己的行为。
⑧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。
⑨重新获得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。
13.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
作者说,以上的方法和练习,都是在为你与父母对峙做准备。对峙意味着你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面对父母。
与父母对峙的目的,不是报复、惩罚他们,不是让他们收敛,也不是发泄你的愤怒,或从他们身上寻找些补偿;而是为了直面他们,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,告诉他们实情,并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做出定位。
对峙的原因,主要有两个。一是,对峙有效果。二是,没有归还的,便会转移。如果你对父母的恐惧、愤怒和愧疚没有解决,就会把这些转移到配偶和子女身上。
在与父母对峙前,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求:
①你要能应对父母的反驳、否认、责难、愤怒,或者其他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。
②你要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这三个阶段:期待对峙、对峙本身和对峙后果的出现。支持体系可以是医生、朋友等。
③你要将想说的内容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,并且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。
④你要改变观念,不再继续为儿时遭受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。
如何对峙,有两种方法。
方法一,写信。其内容应涵盖四个要点:
①曾经你对我做的。
②我当时的感受。
③我的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。
④我现在对你的要求。
此外,如果父母患病或者过世,也可以写对峙信,不寄出去,或者将信的内容读给父母的照片听。
方法二,面谈。在此之前,你需要预测父母的反应。
比如父母说:“根本没这种事。”
你可以回应:“你不记得并不代表事情没发生过。”
再如父母说:“这都是你的错。”
你可以回应:“你可以将这些归罪于我,但我不会为你对我做的事承担责任。”
为了准备充分,你需要设想父母最糟糕的反应以做出应对。
作者说,不存在“失败的对峙”,因为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。只要有勇气迈出这一步,你就获得了成长,你将比过去更加坚定、更加勇敢。
最后,需要强调的是,有很多创伤需要专业心理治疗。如果你的创伤十分严重,比如有长期严重的家庭暴力、性虐待等状况,可能需要专业大夫的帮助。
结 语
正如作者所言,爱不只是一种感受,更是一种行为方式。
作为父母,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孩子。
身为子女,当我们受伤而无力挣脱时,记得向外界求助。
而这本书,就是让受伤子女摆脱伤痛的出口之一。
但当你无力自己解决时,则宜求助专业人士。
聚资料(juziliao.com)免责声明: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(gm@juziliao.com)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!如需商用请联系原作者购买正版! 3.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洽谈广告,请联系网站客服(微信:shangen0228)处理!
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
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: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,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。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,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。 若排除这种情况,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,或联络我们。
对于成为会员或者付款下载资源后没有资源信息,请及时联系站长:QQ:250303228,站长会第一时间给您补发资源。
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,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
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,具有可复制性,可传播性,一旦授予,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、换货要求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