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简介:

【读书】谁在我家——更多资源,课程更新在

  【读书】谁在我家

 
《谁在我家》是王俊立老师倾力推荐的,家庭系统排列热爱者必读书目之一。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海灵格大师的着作。曾经参加了王老师组织的《谁在我家》读书会,她的读书计划历时一年,这是我见到的最认真最严肃最长久的读书会了,课前预读报告,课上语音分享,课下复读报告,还有每周的实践报告,作业好多啊,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罚抄课文。说实话,抄书的感觉还是蛮好的,领会更深刻。大家互相督促的感觉真好。遗憾的是自己坚持了半年,落队了。很感激王老师采取了包容的方式,没有让我退出,于是尽管落队,还是没有脱离,算是一直吸取着大家分享的营养。也时常提醒自己,对吸收的书中的精华,在生活中进行实践。收益真的是很大。如今历时一年的读书会,结束了。自己终于在这个节日里,静下心来,再读一遍这本书,重新领略海灵格大师的博大情怀和他诠释的家排的无限魅力。
体会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。
一,关于系统良知。没有善恶好坏之分。良知的界限是愧疚感和清白感。遵守系统良知,有清白感。反之,违背系统良知,有愧疚感。处于一个系统中的人,一般有三种需求:1,归属的需求,与连结有关。2.维护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的需求,与平衡有关。3,维护社会稳定和把握未来的需求,与秩序有关。这三种需求,其实是每个人的需要。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,我会时常带着觉察,感受自己这三个方面的需要,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。归属的良知,让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孤独,处理与奶奶与父母的关系,感受到家族的归属,感受到先辈亲人们背后给我的力量。付出与收获平衡的良知,也是我一直恪守的准则,一方面在家庭中,放下自己一味的付出,关注自己的需求,让家庭关系逐渐归于一种平衡。另一方面,在各种集体或关系中,也提醒自己要想收获,就要付出。有了付出,也允许自己收获。尽量保持一种收受的平衡。关于秩序的良知,越来越意识到,秩序是自由的基础。没有秩序和规则的自由,不是真正的自由。这让我逐渐放下对秩序对规则的抗拒,学会臣服。
二,爱。整本书,爱贯穿始终。系统动力学,感觉就是爱的法则的运作。一切问题的发生,都是爱误入歧途。一切问题的解决,也是对爱的唤醒爱的运作。“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当事人的爱的凝聚点。发现了这一点,就等干找到了治疗的支点。通过帮助当事人找到适当的、成熟的表达爱的方法,把问题消解掉,还是那同样的爱,保证了问题得以解决。”
三,真实的现象学,唯有接纳,臣服。有人说家排是玄而又玄的东西。很神奇。它所呈现出来的现象,其真实性让很多人内心震撼不已。很多人好奇,这是为什么。其中的玄机,也许海爷爷也说不清楚。记得老师说过,一个苹果,你觉得它好吃,尽情享用就好了,不用去想,它是如何种出来的。我们能做的就是臣服。然后放下执着,归位。做该做的事情。随着学习家排,我看到了一些家庭系统的动力,也有些恐惧。当我恐惧时,我会提醒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爱,去学习接纳一切发生的事情。接纳每个人的命运。这让我学会归位,放下自大,保持一颗谦卑的心。喜欢书里的一段话:“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,让将来的事情自然出现,这本身蕴藏着自然界的和谐。一棵大树上面的所有叶子都是按照相同的样板长成同一形状,但是每片叶子却不尽相同。每年秋天,它们就变成黄色、红色或金黄色,春天到了,按相同基本样式所形成的树叶又表现出不同的形状,形成绿荫。这正是这一系统动力的奥妙,变化是永恒的,单个树叶枯蒌、飘落,大树却保存生机。大树也会死亡,森林却面目依旧。保留枯萎的树叶虽然可以留下甜蜜回忆,但对大树却毫无帮助。所以,家族的成员也会生老病死,保持那些曾经是好或坏的东西,会制约生命的自然进程。”
四,关于夫妻关系。它让我知道。性是人根本的需要,是神圣的事情,是值得被尊重的事情。男人做一个男人,女人做一个女人,双方在各自身上获取自己没有的特质,从而结合,达到融合。学会欣赏爱人的男人部分,同时让自己柔软下来,发展自己女人的特质。如何发展呢?接纳自己的母亲。另外,有属于自己的女人的圈子。
五,关于亲子关系。父母给予,孩子接受。这是唯一单向流动的,付出与接受不能平衡的事情。最根本的接受就是接受父母给予的生命。很多时候,我们不能爱自己,其实就是在抗拒父母。而越抗拒父母,对父母越认同,连结越深。所以,要做自己,就要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,而脱离的必经之路,就是接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,无论是宝贵的生命还是痛苦的经历。对我自己,一直觉得自己就是父母的拯救者,这种情结,意味着自己高高在上地位居父母之上,对父母不能接纳。所以,归位,一直是自己的功课。另外,在面对亲子关系时,一定要意识到,是因为夫妻关系的结合,才有了亲子关系,所以,夫妻关系一定优先于亲子关系。如果这两种关系错了位,家庭就会陷入混乱的失衡。爱孩子,就爱自己的伴侣吧。要想让孩子快乐,一定要尊重肯定自己的伴侣。因为孩子会潜意识里认同系统中弱势的那一方。
六,关于治疗。喜欢海爷爷无为而治的境界。他主张用最小的干预去处理问题。他认为,任何一个治疗师都不应该自以为是,不要觉得自己有责任要保护一个家庭, 有责任帮助这个家庭摆脱命运带来的困扰,摆脱原本就属于这个家庭的事物带来的一切困扰。以为治疗能改变(或改进)生命本质,这样的幻影正是造成许多伤 害的根源,在关系系统中尤为突出。生命有自己的方式,包含着全部的欢喜和悲伤。感受到海爷爷谦恭的情怀。
七,“是的”。家排里,很重要一点,事实是老大。面对问题,多说是的。这也就是接纳,臣服,谦卑吧。
一路读下来,被爱感动着。书中的精华之处好多好多,如王老师所说,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品味的书。
谁在我家呢?爱。
第一系统法则:父母付出,孩子接受。
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生命的机会。
当孩子按父母现实状况接受父母时,也就是当孩子珍惜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时,爱才能取得成功。
第二系统法则:付出与接受之间不可调和的失衡。
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生命,也给孩子提供其他东西。他们照顾孩子,提供给孩子的既有有利因素,也有不利因素,既有好的机会也有坏的机会。孩子必须面对付出和接受之间巨大的不平衡,就算想平衡它,也是无能为力的。
孩子会在无意识中觉得,只有和父母相似或相同才能与父母连结在一起,不同必然会是分开和失去。
这种无意识的假设,会引起孩子们本能的冲动,即使已经成年,也会习惯性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循环自己的生活。故而幸福或不幸都会在不断的轮回中。
第三系统法则:孩子是孩子,父母是父母。
当孩子是孩子,父母是父母时,即在家庭内根据时间和功能确定的阶层受到尊重时,爱才是最完美的。
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付出和接受,有三种模式,会对爱造成损害:
1.孩子不接受现实的父母。(这是我面临的父女关系问题的关键)
比如:我需要的成长陪伴你没有给我,你没有资格做我的父亲。
不顾事实地这样说,真是荒谬!
排除或变低父母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就是孩子自己会变得被动,感到空虚。这是引起抑郁的一种常见原因。
孩子对父亲的憎恨有时是母亲的,不是自己的,要允许母亲去处理自己的憎恨。如果孩子学会了这一点,对孩子来说,是非常有用的。有一个策略性的干预是,告诉自己的母亲:一切对父亲的憎恨,我是因为你才会有的。
真诚的说:“你对我成长中陪伴的缺失,让我很辛苦,在一段时间里我不想亲近你。但是,你还是我的父亲,我会享受你给我们的生命。”说了这些话,才能释放自己。
若母亲的憎恨是认同了自己系统中的某个人,她同样会背负他人的憎恨。她可可以查明自己究竟背负着谁的憎恨,或许能够把憎恨还给那个人。
父母认同:当伴侣的需求未被满足时,求助对方或求助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合适的,当他们求助自己的孩子以期得到安慰和安心的时候,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颠倒了。
父母认同就是一个孩子假设自己在父母亲的位置上。
父母认同是家庭动力的一种形式。要明白整个家族发生了什么。
家庭中的孩子呈现出过分的,不恰当的重要性时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能满足自己父母的情绪需求,填补他们的空虚。
 
 

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

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: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,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。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,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。 若排除这种情况,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,或联络我们。

对于成为会员或者付款下载资源后没有资源信息,请及时联系站长:QQ:250303228,站长会第一时间给您补发资源。

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,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

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,具有可复制性,可传播性,一旦授予,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、换货要求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